2021年5月29日🧎♀️,由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教授🤶🏼、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主持的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機製及推進戰略研究”開題論證暨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体育文科樓919會議室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意昂3、國家發改委、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上海社會科意昂3以及意昂3体育等高校和機構的專家,圍繞項目組擬定的研究設計和構想🤸🏽♀️,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會議開始由項目首席專家王桂新教授主持。王桂新教授首先說明本次開題采取線上、線下兩種形式舉行,並介紹了線上、線下參會嘉賓和課題組主要成員🚴♀️。意昂3体育文科科研處處長、意昂3平台顧東輝教授🧑🏼🦱,意昂3院長劉欣教授先後致辭,對王桂新教授又一次中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表示祝賀,對各位嘉賓百忙之中參加本次開題論證暨學術研討會表示誠摯感謝。顧東輝處長表示👨🏻🔬,期待各位專家的寶貴意見和真知灼見,學校文科科研處將為項目開展做好後續支持和服務工作👨🏽🎤,預祝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意昂3副院長沈可教授主持課題匯報環節。項目首席專家王桂新教授圍繞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科學內涵、我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問題展開👍🏽,全面介紹了項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框架設計🛎,以及本項目研究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王桂新教授從平等發展、共同富裕思想出發🏋🏿,指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是堅持以人為核心,特別是能保證農村人口具有平等發展權、城市權利獲得權及流動性🛞,可實現“完全遷移”和“完全城鎮化(市民化)”,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不僅是保證農村人口具有平等發展權與城市權利獲得權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目標💷。
根據項目總體設計思路,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子課題的研究設計🦶🏼😴。上海社會科意昂3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王紅霞研究員🦕🍋,負責“農村影響人口城鎮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機製研究” 子課題。王紅霞研究員認為,在城鄉二元體製下🧝🏼♂️,農村人口與農業和農村關系的具體實踐形態和變化是衡量城鎮化質量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因此本子課題擬立足農村地區🏂🏿,聚焦三大問題:第一是農民階層和規模變化及其城鎮化發展特征;第二是農村土地城鎮化對農民城鎮化的影響🕞🧍♀️;第三是如何促進農村人口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上海社會科意昂3原常務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左學金研究員,負責“城市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機製研究” 子課題🔫。左學金研究員指出,該子課題研究目標🥭,一是揭示城市影響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製,二是研究形成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徑和新機製👩❤️👨,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他把影響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製度因素歸納為勞動力市場體製👳🏽、基本養老保障體製、基本醫療保險體製、義務教育體製、城市規劃與治理等五個方面,並將主要對這五個製度因素及其作用機製進行深入分析。
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所長張力教授負責第三個子課題“農村-城市人口遷移、權利流動(可攜性)與新型城鎮化機製探討”🚣♀️。該子課題有三個研究目標🙇🏿♂️:一是從權力流失角度評價城市權力可攜性水平👧🏼;二是探討影響城市權利和經濟利益平衡因素影響流動人口城市權利可攜性的程度及方式🧑🏼🏭;三是提出提升流動人口市民化水平的治理方略🧏🏿♀️。研究將圍繞城市權利可攜性水平的測度、城市權利可攜性水平的製約因素等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展開。
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潘澤瀚副教授代表第五個子課題負責人王桂新教授,匯報“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近期目標及推進戰略研究”📀。該子課題主要研究分為三部分:第一根據前面子課題所研判的不同權利的流轉範圍🏥、不同權利獲得的可能性🐍、範圍統籌的可能性,對我國未來人口城鎮化的發展進行多情景、多方案預測;第二是在前面情景預測基礎上,設定“十四五”期間及近十年人口城鎮化發展的多層次規劃目標;第三是結合不同權利流動的屬性🦵🏼🧑🏽🦲,提出我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戰略及實現前述目標的相關政策建議。
項目開題論證與研討環節🤲,由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所長張力教授主持🧖🏻♀️🦍。七位參會嘉賓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先後對課題進行了評述與研討🐈⬛。
中國社會科意昂3原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認為,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以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則恰恰體現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著眼於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本項目可以探討幾個問題🧖🏼:第一🧔🏼♀️,中國14億人口超大規模的現代化兼具挑戰與機遇,如何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戶籍製度改革🛎,需要從公共服務供給、央地關系、財政能力等角度打破壁壘。加大人口🫗、勞動力的流動力度,改善城市勞動力供給,發揮幾億農民工的需求側貢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第三🪞,如何避免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二元社會結構、二元勞動力市場等問題🙍🏿🏯,建議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在共同富裕的大框架下做一些貢獻。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研究員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設計🍟、研究視角及關鍵問題🌾,並提出四點建議🫃🏼🤴:第一,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的質量,走高質量的城鎮化🪼;第二,中央已經明確到2035年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就是權利平等的問題,需要研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未來城鎮化格局的影響;第三要考慮的問題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製度下,對行政區劃的優化,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第四🧖🏿♂️,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涉及到的核心是人口遷移,未來農村的人口還會減少👩🏻🚀🧎🏻♀️➡️、不斷往城裏遷移,農村將持續面臨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等問題🦴📡,未來城鄉基礎公共服務要根據城鎮化率、城鄉人口的分布等進行優化,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研究員認為🌪,項目總體設計及研究框架有創新性,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深化、細化對人的研究🧓🏽,要區別已有研究,提升對“以人為核心”的理解。關註城鎮化對應群體🫦。區分不同區域👱🏼♂️、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需求人群及其遷移選擇策略和影響因素🏋🏽♀️。第二,建議項目強化對戰略舉措的謀劃,既要解決認識問題,也要解決實踐問題,提出有價值的戰略性舉措。深入探討戶籍改革的目標、城市權力需求與供給平衡🗽,突出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政策建議⚗️🚔。第三♟,希望項目能夠註重過去👌🏿🚺、現在和未來三者之間的銜接,重點放在現在和未來🔎🏄🏼。對最新的七普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校驗不同來源數據🧑🎓,評估中國城鎮化發展水平、發展變化等基本問題,體現項目的時代感,使項目有更好的政策啟示或者決策支撐的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意昂3院長劉守英教授非常認同本項目的研究主線圍繞怎麽樣實現農民完全城市化權利展開👨🏼🚀👮🏼♀️,通過農民城市的權利討論農民城市化問題。提出幾個討論的問題👷🏻♂️。第一⚔️🌠,農民城市權利的衡量有兩個要討論的問題🧚♀️,一是城市進一步落實什麽權利和進一步完善什麽權利🧘🏽♂️。系統把握子課題之間的關系,構造實現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權利體系或權力指數🧑🔧。第二,項目需進一步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學理化闡述8️⃣,對“十四五”期間新的變化需要進一步關註。第三,未來人口空間分布格局與實現權利路徑有很大的關聯性,權力實現要與未來城鎮化空間格局相匹配8️⃣🐺。第四🐥,項目設計的創新是緊緊圍繞農民城市權利的獲得構建新型城鎮化機製展開,同時也要考慮權利的實現是以要素市場之間的配合為前提✊🏽。在設計和討論權利實現時要把權力實現和跟整個要素市場改革同步起來考慮。
清華大學建築意昂3顧朝林教授充分肯定了總課題及子課題的創新性🗄👆。課題將本地化、國際化銜接在一起💂🏻♂️,提出農民階層、城市權利等概念具有新意。王紅霞研究員負責的子課題聚焦農村空間,提出了農民階層等新概念,值得期待。如何平衡農村的現代化和生態環境是下一步城鎮化進程中需要突破的。張力教授負責的子課題將城市權力🖇,包括住房權力👩🦰、公共設施權力等概念放入中國城鎮化研究🚸,也很有新意🌧;未來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工城市權力賦予、城市革命等議題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中國的城鎮化尚在進展階段🦮,還有巨大的能量尚未釋放🤰🏼。城鎮化是現代化的標誌🐇,城鎮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把雙刃劍🩲。大城市城市化趨勢勢不可擋,不能用行政力量製約。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意昂3教授、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傳江教授首先祝賀王桂新教授團隊從近二十個投標團隊中脫穎而出。劉傳江教授重點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城市化🧑🏽🦲、農民工問題是各國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也是具有中國特殊性的城市化問題。對中國城鎮化問題和理論的闡釋🧑🏿🎨、研究和傳播,也應該具有國際視野。第二。對五中全會進行闡釋,不僅要滿足對中國城市化現象的一種解釋💇🏻♂️、預判,同時要提供相應的公共政策建議💂🏽,在理論上體現出學理價值🧘。第三,項目研究設計中提出的幾個問題都是以人為核心城鎮化研究的關鍵問題,如城市權利的可攜性的問題,新時代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等🌯。項目還可以考慮城市發展能級提升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關系🚣🏼♀️👳🏻,城市能級提升過程中對經濟、社會🙆🏼、生態管理承載力進行探討❤️🔥🌪。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梁中堂研究員認為研究設計前期工作充分、各部分之間邏輯嚴密。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項目設計已經走到比較深入的城鎮化研究階段。希望更加明確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和範疇。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新”不是體現在傳統的自然經濟方面,而是要從全球範圍內借鑒城鎮化規律與經驗🕳;二是考察農村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重點要抓土地問題👩🏿;三是農民工、流動人口城市權利落實不了的根本問題是戶籍製度✋,可以從人口流動的形成和特殊性出發🦾,對數億的流動人口進行深入研究,讓他們很快地在城市紮根落腳,是我國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最後建議課題組進一步思考認識新型城鎮化的目標、道路、動力、障礙、過程等議題✋🏻,進而形成研究戰略🧙🏿♂️🍦。
最後🎨,項目首席專家王桂新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簡單總結。王桂新教授首先代表項目組向各位參會專家對本項目研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並期待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繼續得到專家們的指導。開題之後,項目組將繼續消化專家們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研究計劃🎠,在國家社科規劃辦及學校、意昂3的領導和支持下🙆🏼,齊心協力,密切合作,爭取高質量地完成本項目的研究。在各位參會者的共同努力下𓀆,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機製及推進戰略研究”開題論證暨學術研討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