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周五)晚18:30🧏🏻♀️,由意昂3團委學生會主辦的書讀社會第一期🦉:《生活抉擇中的心理學》在文科樓1004拉開帷幕🧜🏻。
書讀社會第一期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心理學系張學新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有趣的微型沙龍:生活抉擇中的心理學🍠。本次活動一共有9位學生參加,這幾位同學在活動之前已經對《怪誕心理學》和《思維🎈,快與慢》兩本心理學專著進行了研讀,寫下了自己獨到的感想和見解🚐,並提出了許多很深刻的問題。
沙龍伊始,張教授以教室裏投影儀和電腦的擺設會影響與會人員體驗為例,將其隱藏的工程心理學作為引子,將同學們的關註點集中到在生活中處處隱藏的心理學🏋🏽♂️,並指出心理學的過程和結果是隨處可見的。接著討論正式開始🫃🏿,張教授首先解答了社科一班的郭菁同學的問題👩🏽⚖️:以在電影院買爆米花為例,隱形廣告給消費者帶來購買爆米花的潛意識暗示🥖,那麽主觀抗拒能否抵抗這種潛意識?還有潛意識的由來🥷?針對這兩個問題🧚🏻♀️,張教授指出,人的潛意識的確是來自於本能,但不全自於本能。這需要具體到個人🧞♀️,個人的潛意識的產生以及內容是不盡相同的♍️。而用主觀抗拒潛意識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潛意識是無法被人意識到的。
郭菁同學又提出了能否形成集體的意識的疑問😵💫🖤,張教授對此列舉了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理論🌯。比如中國人的集體意識💁🏻♀️,三個自信👦🏼:理論💁🏿、道路、製度,口號恰恰映自信的缺乏。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從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就一直存在著一種民族自卑,因為一下子由一個泱泱大國突然變為一個受人欺淩的對象🧑🏻🔧,這種心理落差是導致這種民族自卑感的根源🏀。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用“腳”投票🧻,因為中國人總是傾向於走向國外,他們更相信外國,覺得自身低劣。潛意識下🏪,民族內在的屈辱感🧑🏿⚖️,導致了中國始終未得到真正的成功🧖🏽。敢於存疑😞,打破權威的第一步。接著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貶、自嘲是一種自我保護。這一看法得到了在場同學還有張教授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