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意昂3体育建校115周年,2020年5月12日下午意昂3以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辦了校慶學術報告會👮🏼。報告會主題為“社會轉型與心理發展”🙋🏽♂️,由社政意昂3副院長沈可教授主持,我院青年副研究員王儉勤以及王雪輝、王喆辰🐧、陶染春三位意昂3体育超級博士後應邀出席並作主題報告🤘🏿🧜🏽♀️,二十余位師生參與本次報告會。
王儉勤老師首先做了題為《信念與記憶對行為的影響》的報告。該報告圍繞人為什麽會有非理性行為以及人為什麽會有決策偏差這兩大研究問題✋🏼👼,從記憶的可建構性角度出發,通過實驗展示了記憶出錯時會產生決策偏差的現象👩🏽✈️,並且發現社會反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這一偏差🫱🏼⚀。
王雪輝博士介紹了題為《家庭結構🥲、個人稟賦與養老方式的選擇》的研究😥👨🦯,該研究使用2016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從家庭結構和個人稟賦兩個維度分析其對老年人預期養老方式的影響🧑🏼🎓。結果發現,空巢和獨居的老年人更傾向於未來選擇機構養老🗄,而多代戶家庭的老年人對子女養老的期待較高。個人稟賦方面🚫,老年人收入越高、房產越多,則對子女養老的期待越低🧒,更可能選擇自我養老和機構養老。分隊列研究發現,經濟稟賦、人力稟賦和社會稟賦對較晚出生隊列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均有顯著影響👩🏿🎤,而人力稟賦對較早出生隊列老年人的養老方式選擇影響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老年群體內部的不斷更替,老年人在進行養老決策時會更為理性🍔,綜合權衡後做出最優選擇。
王喆辰博士做了題為《收入分配差距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心理影響》的報告🏷。該研究關註收入分配差距對於不同社會階層的心理影響。以往研究顯示🚘,社會階層影響人們的自我概念、社會認知、行為決策。他的工作具體關註不同社會階層在財富和地位追求上的動機差異,以及在全球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社會階層對追求動機的影響如何變化。問卷調查、實驗操縱、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社會階層與人們的財富和地位追求存在正相關,並且這種相關性受到收入分配差距的調節🧑🏻🦱。
陶染春博士做了題為《當代巴西種族歧視問題探析》的報告💹。她首先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行政區劃🤾🏽♀️、人口數量和結構等方面簡述了巴西概況,然後指出今天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局(IBGE,官方人口普查機構)是基於“膚色”將人種詳細劃分為五大類別:白色人種、棕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和印第安人,並由此介入對巴西種族歧視問題的探討。接下來👆🏼,她以時間為線索,逐步闡述了從殖民時代至今💇🏼♂️,巴西種族歧視在各個時期的具體表現,並分析其歷史根源和嚴重性,從“隱蔽性種族歧視”和“復合式種族分類系統”兩個方面詳細闡釋當代巴西種族歧視問題的復雜性。最後🤧,她總結指出,今天的巴西並未實踐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與“包容”⏫,自殖民時代以來的“白人中心主義”依舊在“虛偽式民主”的幌子下繼續橫行,而各種種族沖突和社會矛盾也會因此延續下去並不斷激化,終將嚴重桎梏國家發展。
本次校慶報告會雖然采取線上形式🥒,但學術交流氛圍活躍👨🏼🦲。師生們踴躍與報告人互動,並表示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