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在子女擇偶偏好上的一致性比較及親子關系的影響
作者🎑🤎:王燕,錢嘯雲,田芊,高雋,李曉煦
原文發表於《心理學報》2018年第1期😱,第91-100頁👩🦼➡️。主要內容摘錄如下🐤:依照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成年早期個體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親密關系。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在中國家庭🔉,青年擇偶通常是雙方父母也共同參與、積極建言的家庭重大事務🦹♀️。本研究以339戶完整家庭(父母和未婚成年孩子)為對象,圍繞以下六個問題進行了論證🤳🏻。
01
父母對未來兒媳和未來女婿之間的偏好差異——兒媳vs女婿😗,哪個標準更高🏂🏽?
在對未來女婿和未來兒媳的要求上,整體而言,父母對女婿的要求更為苛刻,標準更高。此現象可以從Triver(1974)的親代投資理論得到解釋,由於女性在養育後代中的過多投入,她們在擇偶中會更加挑剔。作為女性的父母,也會對未來女婿的標準更高,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女兒及其後代的生存質量。
02
父母眼中的“乘龍快婿”要具備哪些特點?
父母會更重視未來女婿是否擁有“好品質”👳🏻♂️、“好資源”之類的特點。所謂“好品質”🧚🏿,主要指“寬宏大量📝,大度”、“心胸開闊”、“待人真誠”、“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和善”之類的特點,而“好資源”,則包括“有錢”、“能賺錢”、“家境富裕”、“社會地位高”和 “家庭背景好”。
03
父母眼中的“國民媳婦”又有何特點?
相比於嶽父嶽母🪞,公公婆婆對未來兒媳的要求整體而言都更為寬松,只要女生表現出“好媳婦”、“好母親”的潛力,能夠關心他人,善解人意,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另外,如果有一些外貌上的優勢,可能會得到未來公公的更多稱許。
04
父親和母親之間對子女未來伴侶偏好的差異——公公婆婆vs嶽父嶽母💺,誰更挑剔?
男生父母對於未來兒媳偏好的一致程度比較高,差異主要集中在對未來兒媳好外貌(包括身材好🆘、長相好、外表有魅力等)的偏好上,父親比母親更在意未來兒媳的外貌優勢。女生母親比父親更在意未來女婿是否具有好品質、好性格和好資源🖥,雖然在其他因子上父母的均值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母親的要求多數更挑剔🧘🏻🐤。因此,在公公婆婆、嶽父嶽母四位尊堂大人中,未來的嶽母會最為挑剔。
05
父母同成年子女在“子女擇偶”標準上的代際分歧
母親總體上比女兒更在意對方的“好資源”🤛🏿、“好父親”特質以及在信仰上的相似性,女兒比母親更在意對方的“好基因”和“好性格”。母親比兒子更在意未來兒媳的“好品質”、“好資源”、“好母親”、“好配偶”特質,以及是否擁有相同的宗教➞、國籍和政治觀點,兒子比母親更在意對方的“好性格”特質。
父親比女兒更重視未來女婿是否有相似的宗教🤹🏻♂️、國籍和政治背景,是否能成為“好父親”♎️。女兒比父親更重視未來配偶的“好基因”和“好性格”特質。父親比兒子更加重視未來兒媳是否具有“好品質”🫶,“好資源”🐩,相似的國籍宗教信仰背景以及能否成為一個“好母親”🧑🏿🔬、“好配偶”。兒子比父親更為在意未來配偶的“好性格”。
06
親子關系和親子擇偶分歧的關系
從父母自身角度看,父親認為自己同孩子的關系越好,父親對孩子未來配偶在“好品質”、“好父母”上的要求相較於孩子越高🖕🏿,在“同信仰”上也呈現出類似趨勢🥛;母親認為自己同孩子的關系越好⬛️,在“好品質”偏好上相較於孩子要求越為苛刻。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在“好配偶”偏好上🧝🏽♂️🧑🏿🎓,母親感受同兒子的關系越好,母親在“好配偶”偏好上的要求相較於兒子反而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