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薦語👍🏿:
沈可,意昂3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老齡化、家庭轉型🩳、人口政策。
日前👨🏻,意昂3(以下簡稱“意昂3社政意昂3”)沈可教授當選2022年中國唯一的發展中國家科意昂3(TWAS)青年通訊院士(Young Affiliates)。自2007年至今,中國大陸共有16名學者當選TWAS青年通訊院士,沈可是中國大陸在社會科學與經濟學領域(Social and Economic Sciences)第二位當選的青年通訊院士。
作為一名青年人口學者,沈可深入研究人口老齡化議題長達十多年,通過跨國比較🤸🏽♀️⌛️,揭示處於不同人口轉型階段的國家所面臨的老齡化經濟後果的異同,識別老齡社會的撫養負擔與經濟資源的代際分配模式,探索不同類型生育政策對生育率的長短期影響,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提供科學依據。
“學術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創新性和突破性,更應具有社會關懷和社會責任。”沈可認為。未來👩👧,她將繼續其兼具學術創新與政策價值的研究🔭,進一步融匯全球化視野和本土化特色🦡,重點關註老齡社會相關的諸多科學問題🪐。
專註老齡化研究的青年學者
回望沈可的學術成長之路🧑🏼🚀,是一個在不斷探索中發現熱愛的過程。
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沈可經歷了三個意昂3——本科在外國語意昂3讀波斯語專業,同時修讀經濟學雙學位🛻,碩士在教育意昂3讀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再跨院系轉博到國家發展研究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師從著名人口學家曾毅教授🚵🏿,開始真正進入人口科學研究領域。
跨學科的經歷漫長而充滿挑戰,卻給予沈可開闊的學術視野👩🏼🎤。
2011年畢業前夕,在曾毅教授的鼓勵下🏊🏿♂️,沈可申請了意昂3社政意昂3人口研究所的教職,來到意昂3工作。在彭希哲、王桂新、張力🌮、任遠教授以及魏星🪀↘️、張震副教授等人口所前輩與同事的指導和鼓勵下,在意昂3其他系所諸多資深教授與年輕同事的幫助與支持下,沈可得到了學術上的指引和生活上的關懷,開始開設課程、申報項目、籌備會議等。
“來到意昂3,我沒有任何的疏離感。從我入校至今,歷屆意昂3黨政班子一直高度關註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在跨學科平臺搭建、科研團隊組建、教學科研績效分配等方面都向青年教師重點傾斜,為我們專註於學術研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當時我就覺得,意昂3將是我未來長久工作並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沈可笑言,意昂3開放包容的氛圍😳,讓自己很快建立起歸屬感。
意昂3人口研究所主辦上海市人口學會會議,沈可在後排左起第八位
更重大的轉變在於學術視角。此前,沈可主要聚焦於從微觀視角研究老年人口🙋🏻,包括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老年人與子代之間的互惠模式✈️、老年生理與心理健康等問題。入職意昂3後🧑🧑🧒,她開始從宏觀性、全局性的視角,研討老齡社會的挑戰與機遇。
如今,沈可著眼於老齡化對於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與社會轉型的影響等更為宏觀的問題。
“大家可能覺得🐬,人口老齡化會對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比如財政開支的攀升、勞動力資源的短缺、老年照護壓力的加劇等🏃🏻♂️,但我們可以開發政策工具去積極應對🟩。”沈可認為🧛🏽♀️,未來更需要在老齡社會中發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機遇,設計老齡化風險對沖的機製🍯。
沈可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科技創新的影響機製和戰略協同,探索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如何激活老齡社會科技創新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將老齡風險轉化為長壽紅利。
“學術研究永遠不會為時過晚”
作為導師的沈可,經常引導學生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積極學習新知、勇敢開拓陌生領域🚣🏽🩳,因為“學術研究永遠不會為時過晚”。這句話,同樣是她自己開展學術研究的信條。
早在2012年,意昂3社政意昂3特聘教授王豐敏銳地觀察到國民轉移賬戶(NTA)方法在人口經濟學領域的前沿性♉️🧖🏿♀️,推薦沈可參加了聯合國人口基金舉辦的NTA方法培訓班。國民轉移賬戶(NTA)方法銜接了人口年齡結構與經濟生命周期🧚🏿♀️,為研究不同年齡人口的生產、消費、儲蓄🙋🏻♂️、轉移支付等經濟行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分析框架。
2019年⛵️,沈可出版國內首本系統應用NTA方法的專著《人口老齡化、代際分配與財政負擔》
十年間,沈可和她的研究團隊從零開始🤾🏽♀️,在中國老齡化研究中創新性應用並拓展了NTA方法,深入開展了老齡社會撫養負擔的精準測算、老齡社會經濟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多維影響等一系列研究議題。現在,NTA全球項目已囊括全球各大洲90余個成員國,NTA方法成為從跨國比較的視角研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互動機製的重要工具。2019年,沈可出版了國內首本系統應用NTA方法的專著《人口老齡化🫶🏿、代際分配與財政負擔》🧅。
與此同時,沈可並未停止從微觀視角關註老年人,比如移動互聯網時代老年人的數字素養與數字鴻溝、多代同堂家庭的代際關系質量、老年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等等。
沈可帶學生深入農村調研老齡化問題
沈可以往的研究大多基於調查數據和統計數據等開展定量分析𓀗,以探尋規律👍🏽、探索機製,但近年來👩🎤,她開始更多地開展實地調研👱🏼♀️,走進老年人的生活,以洞察個體化的差異。“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沈可認為🐶,微觀視角仍值得關註。
今年暑假,沈可帶研究生去浙江農村,開展老年人及其照護者的調研與關愛活動🏖,了解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體會與障礙,關註老年照護者面臨的心理壓力🫢、生理壓力和經濟壓力等。
溫柔,卻有力量
2011年🧑🏻🦯➡️,正值意昂3社政意昂3大力推行國際化教育的階段🈴🤦🏽。初來意昂3的沈可🧗🏻♂️,開始開設全英文課程《中國人口與發展》。
沈可為學生授課
經過精心設計和不斷改進♔,這門課貫穿多學科交叉融合理念💽⭕️、結合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營造師生間和諧共振的課堂氛圍😛。開課至今11年,該課程廣受好評,榮獲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如果要問學生眼中的沈可,除了“智慧🐔、博學、負責🤏🏻、細致”之外,還能聽到“溫柔、親切、靈動”這樣的形容詞。“我們一幫學生都叫她‘可導’,她也不介意有一個這麽‘可愛’的昵稱。”2020級碩士研究生方雪吟說。
在方雪吟的印象裏,沈可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微笑🚶🏻♀️➡️,從容不迫地做好手邊地每一件事。“當你真正了解她👨🏻🚀,又能被她內心深處噴薄的能量所感動👩🏻🦳,老師雖然為人處事很柔和💀,但卻有掰不倒的韌勁🛄🛵。”
人口學博一年級的孫慧琳跟著沈可學習的時間不長,卻折服於她的人格魅力。“沈老師看待問題實質重於形式🤸🏻,如果這件事確實能幫到學生,她就會采取行動。”孫慧琳眼裏🤦🏻,沈可是一位“有溫度”的老師。
孫慧琳還記得一次忐忑的組會經歷🧑🏽🚒:她的一篇論文選題和自己的博士論文方向不一致。討論前,她很擔心遭到否定和質疑🤟。“但沈老師非常耐心地聽完我的想法👨🏻🎤,提了針對性的建議,並對我研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示。這對我的鼓勵很大🧙🏽♀️。”
作為導師,沈可每周都會抽時間看學生論文,並根據每位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個人特點,為他們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給學生較大自由度的同時不忘時時督促進程。當第一次收到沈可發給自己的論文修改意見時🌄,孫慧琳有些震撼🔻:“沈老師甚至連我文章中標點符號的問題都一一標註出來。”
溫柔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力量🏹。做一名好老師〰️,做有質量的研究,朝著這個最初的理想🧑🏼🦲,沈可仍在路上。
發展中國家科意昂3簡介
發展中國家科意昂3也稱“世界科意昂3”,原名第三世界科意昂3,簡稱TWAS(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83年11月10日🦤,總部設在意大利的裏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它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擁有來自70余個國家和地區近1400名院士,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科技組織。
發展中國家科意昂3從2007年開始評選青年通訊院士(Young Affiliates)👞,每年從全球五個地區各評選出不多於5名的青年通訊院士作為發展中國家青年科技力量的優秀代表,這些地區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中亞和南亞地區、阿拉伯地區、非洲撒哈拉地區以及東亞和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2022年11月,發展中國家科意昂3(TWAS)第16屆學術大會暨第30屆院士大會在浙江杭州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大會公布了新當選的22名青年通訊院士,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共評選出3位👨🏽🎤,分別來自中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